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?自律神經失調的自救指南!
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? 居然是壓力調節開關失調了!
自律神經失調,就像人體的壓力調節開關失靈了,讓身體在面對「壓力」、「放鬆」等情況時
無法自行調整心跳、血壓、消化等表現。就會出現心悸、頭暈、氣喘等多種症狀。
自律神經無法用意識控制,它就像車子的自駕系統,會主動調節身體機能
像是心跳、呼吸、消化、排汗等等,讓我們在不同的情況下都能保持身體的平衡。
自律神經又分為「交感神經」與「副交感神經」。
交感神經:
負責讓我們在面對壓力或緊急狀況時,身體能快速反應,例如心跳加速、血壓升高、瞳孔放大等。
副交感神經:
負責讓我們在放鬆狀態下,身體能得到休息和恢復,例如心跳減慢、消化功能加強、肌肉放鬆等。
想像一下,晚上該睡覺的時候,結果交感神經開始運作,那覺肯定是不用睡了。時間再拉長成一個禮拜,身體就會開始出問題。
自律神經失調的發生原因? 「生活習慣」、「壓力」是兩大主因
自律神經失調成因複雜且多元,但仍可歸納為以下7大原因:生活習慣不良、生活壓力、內在性格、個人體質、特定疾病、藥物副作用、環境因素。
- 生活習慣不良:
如飲食不均衡、睡眠不足、缺乏運動等,這些行為容易讓器官功能失調,25歲過後會更明顯有感。
尤其飲食不均衡讓腸胃出狀況,更容易影響情緒,導致壓力持續上升。 - 生活或工作壓力:
長期的壓力會導致交感神經長期處於亢奮狀態,像許多人工作壓力非常大
晚上睡覺時間也不自主會一直想工作的事情,最後一直亢奮睡不著。 - 內在性格:
完美主義者或急躁的人更容易對自己施加壓力
有壓力就容易讓交感神經長期處於亢奮狀態。 - 個人體質:
有些人天生更容易因環境影響,而出現自律神經失調
但由於較難檢查出來是體質導致,所以較少提及。 - 疾病:
部分疾病如糖尿病、甲狀腺疾病等也可能引起自律神經失調
尤其患有甲狀腺亢進的人會經常處於緊張的狀態。 - 藥物副作用:
部分藥物可能影響自律神經功能。
譬如三環類抗憂鬱藥、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抗憂鬱藥物。 - 環境因素:
空氣汙染、噪音、光害等環境因素,也會對自律神經產生刺激
所以高敏、淺眠的人也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。
或許在日常生活中,以上因素都維持在一個平衡值,所以都沒有失調的症狀
但千萬就這樣忽視,因為種種的負面因素都是未爆彈,容易因為一些誘發因素而炸開,譬如:
*重大生活事件:失戀、失業、搬家等。
*長期慢性壓力:工作壓力、人際關係問題、家庭糾紛等。
*感染: 感冒、腸胃炎等感染。
*手術: 手術後的恢復期。
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有哪些? 全身整組出問題都可能
因為自律神經系統遍佈全身,負責調節多種生理機能,因此一旦失調,症狀就會有非常多變化。常見症狀包含:
- 心血管系統:心悸、胸悶、手腳冰冷
- 呼吸系統:呼吸困難、氣喘
- 消化系統:胃痛、腹瀉、便秘
- 神經系統:頭暈、頭痛、失眠、焦慮、憂鬱
- 其他:容易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、過敏、肌肉痠痛、頻尿、多汗等
自律神經失調的實際案例分享:突然嚴重暈眩至無法行走
筆者曾有一位非常認真負責的女同事,同時尬公司、照顧父母、小孩、讀交大在職班等事,多頭蠟燭應該都怕她。
她從某天開始就莫明眩暈,起初都暈一陣子,休息1~2個小時就好。但後來就暈到沒辦法正常作息
常常就接到電話,說今天沒辦法來上班,因為開車開到一半,暈到沒辦法開。另外還有一次在公司,突然就暈而且嚴重到要讓她坐輪椅,去醫護室休息。
最後看了很多醫生,在長庚那邊診斷就是自律神經失調,吃藥調整之餘,也要大大調整自己的生活,才不容易復發。
不過筆者看同事就算有吃藥,還是三不五時就會發作,直到同事真的放下,開始砍很多事情,尤其是工作上的事情,復發的頻率才降低不少。
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自救? 生活習慣調整、精神舒緩是重點項目
若暫時無法尋求專業協助,如找醫師、心理諮商協助,可以暫時以「生活習慣調整」、「精神舒緩」兩大方向來進行自救。
調整生活習慣:飲食習慣調整是重點項目
規律作息、運動、充足睡眠、少喝咖啡因和酒精飲料等,都是可行的方案。原理就是盡一切可能,讓生理時鐘回歸正常。
但…現代人通常有各種不得已,工作、家庭事情一來,很難直接放下。頂多就是配合微調就不錯了。
所以在不影響原本步調的情況下,飲食習慣的調整就會是重點項目。
人體腸道中的菌群、腸胃道、大腦有一條溝通路徑,叫作菌—腸—腦軸線(microbiome–gut–brain axis)。
這條路徑影響多巴胺(dopamine)以及血清素(serotonin)的分泌甚多,所以飲食習慣不佳的人,容易導致菌—腸—腦軸線失調。
多巴胺、血清素分泌紊亂的情況下,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就容易產生。
此外,「腸胃道問題」更容易與「自律神經失調」形成惡性循環。
1. 腸胃問題導致情緒低落
2. 情緒低落導致交感神經興奮,腸道蠕動被抑制
3. 便秘或腹瀉等症狀加重,情緒又被影響
腸胃問題和情緒問題開始惡性循環,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更加嚴重。
飲食習慣調整,除了要忌口外,可以考慮補充如:水果酵素、益生菌、水果醋等,可以幫助消化、促進排便的食品作為日常保養。不僅方便快速,也能僅以最小幅度來改變自己。
精神舒緩:專注放鬆是王道
除了調整飲食習慣,額外進行精神舒緩,對於自律神經失調自救能產生更佳的效果。
可以選擇如:冥想、瑜珈、聽音樂、與家人朋友聊天等方式。
更進一步,選擇心理諮商也是很好的選擇。
自律神經失調如何檢測?
至於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呢?基隆醫院提供了自我檢測量表,讓你評估自身狀況,了解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可能性。症狀選項如下:
口 |
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|
口 |
經常耳鳴 |
口 |
臉部有嚴重潮紅現象 |
口 | 胸腔或心臟附近,會出現絞緊感 |
口 | 即使在溫度不高的冬天,也會流很多汗 |
口 | 胸腔或心臟附近,會出現壓迫感 |
口 | 皮膚經常出現蕁麻疹 |
口 | 常有心悸的感覺 |
口 | 常有嚴重的頭痛 |
口 | 有心跳速度加快的情況 |
口 | 常有頭重、疼痛的情況,且會影響情緒 |
口 | 常覺得呼吸困難 |
口 | 身體會突然一陣冷、一陣熱 |
口 | 比別人還容易氣喘 |
口 | 常出現嚴重的目眩 |
口 | 即使坐著,也偶而會有氣喘的情況出現 |
口 | 曾有快要暈倒的感覺 |
口 | 在氣溫炎熱的夏天,也會出現手腳冰冷的現象 |
口 | 有兩次以上暈倒的經驗 |
口 | 手腳指尖有變紫的情形 |
口 | 身體某個部位有麻痺或疼痛感 |
口 | 經常感到食慾不振 |
口 | 手腳會出現發抖的情況 |
口 | 經常有嘔吐感,或是有嘔吐的現象 |
口 | 身體會突然發熱出汗 |
口 | 胃部的健康狀態不佳,對此感到困擾 |
口 | 有消化不良的毛病,對此感到困擾 |
口 | 胃部健康狀態差,時常感到不舒服 |
口 | 進食或者空腹時,胃會痛 |
口 | 經常拉肚子 |
口 | 經常便祕 |
口 | 肩膀或頸部痠痛 |
口 | 腳痠痛 |
口 | 手臂痠痛 |
口 | 皮膚非常敏感,容易出現毛病 |
口 | 氣候轉變,身體狀況就會改變 |
口 | 是否有醫生告訴過你,你是敏感體質 |
口 | 容易暈車、暈船、暈機等 |
雖然自律神經失調不像心臟病或癌症那般致命,但身體出現問題時,仍需重視並及時處理。
如果自身情況較嚴重,建議前往家醫科、身心科、精神科或神經內科檢查,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哦!
參考資料:
- Regulation of Neurotransmitters by the Gut Microbiota and Effects on Cognition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8234057/#B61-nutrients-13-02099 - Substantial Production of Dopamine in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 Tract
https://academic.oup.com/jcem/article/82/11/3864/2866142 - The gut-brain axis: interactions between enteric microbiota, central and enteric nervous systems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4367209/ - 腸—腦軸線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8%85%B8%E2%80%94%E8%85%A6%E8%BB%B8%E7%B7%9A - 自主神經紊亂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8%87%AA%E4%B8%BB%E7%A5%9E%E7%BB%8F%E7%B4%8A%E4%B9%B1